毛乌素沙漠即将从地图上彻底消失,这是中国首个被人工“消灭”的沙漠。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据考证,古时候这片地区水草肥美,风光宜人,是很好的牧场。后来由于气候变迁和战乱,地面植被丧失殆尽,就地起沙,形成后来的沙漠(沙地)。
B.毛乌素沙漠 正确答案:B 毛乌素沙漠,又称鄂尔多斯沙地,位于陕西,内蒙两省交界,是中国的四大沙地之一。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毛乌素沙漠被称为“人造沙漠”。历史上,这里曾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甚至5世纪(魏晋南北朝),还是一片物产丰富的大草原,居住者游牧的匈奴民族。
通过近60年的治理,我国的哪个沙漠即将消失变成森林?正确答案:毛乌素沙漠 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以北,因此榆林市也被称为驼城,意为沙漠之城。1959年以来,人们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开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到了21世纪初,已经有600多万亩沙地被治理,止沙生绿。
科尔沁沙漠的消失不仅是环保成果的象征,也是人们共同努力、保护环境的成功案例。我们期待未来会有更多这样的转变,每个人都能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保护和修复的行动中。 让我们共同铭记这个沙漠的重生,为创造一个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付出努力。
2020年4月22日,陕西省林业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榆林地区的土地沙化治理率已经达到924%,预示着毛乌素沙漠即将在陕西的地图上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充满生机的绿色区域。 我国的沙漠治理工作主要通过种植耐旱植物和构建防沙屏障等手段进行。
毛乌素沙漠是我国即将消失的沙漠。它的面积达到2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海南岛的面积。在过去的几年里,通过引水、植树造林和对土壤进行改良等措施,人们成功地将90%的沙漠地区转变为绿洲。
1、植被改善带动野生动物数量大幅增加。自2000年以来,柴达木盆地内实施退耕还林面积达27万亩,人工造林152万亩,封沙、封山育林168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扩大至8666万亩。通过多种措施,柴达木盆地沙漠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绿洲面积不断扩大,荒漠化情况得到有效控制,野生动物数量增加。
2、柴达木盆地沙漠:中国第五大沙漠,面积从70万平方公里增至89万平方公里。治理的重点在于保护盐湖和山丘植被。 库姆塔格沙漠:中国第六大沙漠,面积为20万平方公里。通过建立国家级保护区,10年内减少了0.1万平方公里。
3、柴达木盆地沙漠。柴达木沙漠,目前总面积49万平方公里,中国第五大沙漠,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在2500米到3000米之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沙漠,也是中国目前管理得比较好的沙漠,沙漠中有30多个盐湖,有一条横跨盐湖的32公里长的盐公路从中穿过。
4、柴达木盆地沙漠: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沙漠,其西北部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相接。 库布齐沙漠: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部,东临黄河,是中国第六大沙漠,面积约为86万平方公里。
1、中国在2022年取得了显著的沙漠治理成果。全年完成的造林面积达到5,745万亩,种草改良面积为4,821万亩。同时,成功治理了2,771万亩的沙化土地和石漠化土地,实现了1亿亩的治理目标。 随着这些治理工作的推进,中国的沙漠面积总体上呈缩小趋势,预示着沙漠地区正逐步向绿洲转变。
2、监测数据显示,我国荒漠化土地的面积从2637万平方公里降至2616万平方公里,总共减少了12,120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减少2,424平方公里。 同时,沙化土地的面积也从1711万平方公里减少到1712万平方公里,总共减少了9,902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减少1,980平方公里。
3、正在缩小。在2022年全年中国完成造林5,745万亩种草改良4,821万亩,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771万亩,实现了1亿亩的既定目标。现如今沙漠整体面积正在逐渐缩小,沙漠将会逐渐成为绿洲。
4、一条南北纵横的穿沙公路,像一支弓箭,将库布其沙漠一分为二。站在高处眺望,如今的库布其沙漠俨然已旧貌换新颜。作为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总面积达86万多平方公里,经过30多年的治理,三分之一变成了绿洲。库布其沙漠治理考验着防沙治沙人的智慧。
5、监测结果显示,中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有所减少,从2022年的2637万平方公里下降到2616万平方公里,总共减少了大约12,120平方公里。这个下降趋势表明,我国在控制荒漠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平均每年减少了2,424平方公里的荒漠化土地。
其中,中国的第七大沙漠,库布齐沙漠在最近期声名大噪,备受关注。这不仅仅是因为库布齐沙漠独特的 旅游 特色,而是由于人们近些年在这片沙漠上获得的治沙成果,可谓成绩斐然,令世界为之惊叹。
同样居住在库布其沙漠腹地的中国治沙带头人王文彪深有感触地说,“最早治沙是为了生存,我童年的记忆中最重要的词汇是风沙、饥饿。”1999年,随着库布其沙漠腹地杭锦旗一条穿沙公路的建成,很多人第一次感受到沙漠原来是可以“改造”的。“风沙可以变成风景,黄沙可以变成黄金。”王文彪幽默地概述。
沙漠治理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例如种植西瓜等。1 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已成为全球荒漠化防治经验交流的重要平台,推广了生态文明理念,并推动了绿色“一带一路”的建设。1 全球专家和政要一致认为,库布其沙漠治理是荒漠化防治的典范,值得在世界范围内推广。
库布齐沙漠地处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也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漠,曾是北京及周边地区沙尘暴的主要来源。针对库布齐的治沙研究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展开,但多年来一直未有明显的治理成效。
中国的沙漠变绿洲被誉为三大奇迹之一,这三大奇迹分别是什么? 毛乌素沙漠的荒地变草原,林草植被由0.9%提高到25%。自1959年至今,毛乌素沙漠已有600多万亩沙地被治理,80%的毛乌素沙漠止沙生绿,黄河的年输沙量至少降低4亿吨。
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等地创造了“荒漠变绿洲”的奇迹,河北塞罕坝造林历史,更被拍成电视剧,在央视热播。1 中国荒漠化土地自2004年以来持续减少。1 库布其沙漠,曾是中国北方沙尘暴的重要源头,目前则是全球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
毛乌素沙漠的绿化壮举:自1959年以来,600多万亩的沙地得到治理,80%的沙漠地区实现止沙生绿,使得黄河年输沙量减少了至少4亿吨。曾经风沙肆虐的毛乌素沙漠,如今林草植被覆盖率从0.9%大幅提升至25%,荒地变成了草原,成为中国沙漠变绿洲的一大成功案例。
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在近六十年间,在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坝上区域,包括塞罕坝机械林场、御道口牧场、红山军马场、红松洼自然保护区、乌兰布统自然保护区。
′至39°25′,东经107°20′至111°30′之间。该沙漠包括鄂尔多斯南部、榆林北部风沙区和宁夏盐池东北部。尽管降水量较多,有利于植物生长,但由于历史上的过度放牧和人类活动,毛乌素沙漠一度成为沙漠化的重灾区。如今,这片地区固定和半固定的沙丘面积正在扩大,长城也从东至西横穿沙漠南缘。
1、在这些地方,有计划地种植适宜的树木可以固沙缩水、防止水土流失,逐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例如,巴西的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沙漠,被誉为世界上最潮湿的沙漠、千湖沙漠,在此地种植树木可以极大改善当地气候。
2、在沙漠地区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旨在改善环境,但这一行为也可能对生态平衡产生影响。首先,沙漠生态系统虽然严酷,却有其独特性,支持着特定物种的生存。沙漠中的植物和动物已经适应了这种环境,植树可能会破坏他们的生存环境。其次,沙漠在地球生物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维持全球生态平衡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3、当然这是理论上,而且小范围的植树也很难起到明显的效果,大规模的植树才能够有效改善当地的小气候。沙漠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极端干燥少雨的地区,在北半球形成一条明显的荒漠地带。我国的荒漠分布于西北和内蒙古地区。南半球的智利、澳大利亚和南非也有分布。
4、虽然自然形成的沙漠,如塔克拉玛干沙漠,无法被人为消灭,但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可以改善周边环境,促进生态恢复,甚至可以将部分沙漠地区转变为绿洲。
5、原因是如果沙漠真的成了森林,或许会对地球生态产生更大的负面作用。
6、绿化沙漠不仅能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还能为全球气候变化做出贡献。通过植树造林、人工种草等方式,可以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地表裸露,降低风蚀和水蚀的风险,从而减轻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此外,绿化沙漠还能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