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活性(污水处理活性炭能用多长时间)

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膨胀有哪些特征?

污泥膨胀问题是活性污泥自产生以来一直伴随并常常发生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其主要特征是:污泥结构松散,质量变轻,沉淀压缩性能差;SV值增大,有时达到90%,SVI达到300以上;大量污泥流失,出水浑浊;二次沉淀难以固液分离,回流污泥浓度低,有时还伴随大量的泡沫的产生,无法维持生化处理的正常工作。

出水浑浊;二次沉淀难以固液分离,回流污泥浓度低,有时还伴随大量的泡沫的产生,无法维持生化处理的正常工作。污泥膨胀是生化处理系统较为严重的异常现象之一,它直接影响出水水质,并危害整个生化系统的运作。

污泥膨胀中,最明显的指标是污泥沉降比(SV),最初发现的也是SV的增加(都说调试人员是一个量筒走天下,最初发现的当然是SV了)。但更能准确地说明污泥膨胀的指标是污泥体积指数(SVI),这个指标几乎是为了说明污泥膨胀而设定的。

比如:沉降比高但是污泥浓度低。污泥的吸附效果不好,才会导致沉降比高。严重的会污泥上浮。

所谓活性污泥膨胀是指活性污泥质量变轻,体积膨大,沉降性能恶化,不能正常沉池下来,污泥指数异常增高达400以上。

正常的活性污泥中硫代谢丝状菌含量不多,若污水中硫化物含量偏高(这种情况多存在于工业废水中),容易引起诸如硫化菌、021N型菌、贝氏硫化菌等硫代谢丝状菌的过量增殖,致使引发污泥膨胀。(4)进水波动 进水波动是指进入活性污泥反应器的原水在流量以及有机物浓度、种类方面的改变。

污水处理中的活性污泥如何培养?

1、接种培菌,培养时间较短,是常用的活性污泥培菌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工业废水处理厂。(1)浓缩污泥接种培菌,采用附近污水处理厂的浓缩污泥作菌种(种泥或种污泥)来培养。(2)干污泥接种培菌,干污泥”通常是指经过脱水机脱水后的泥饼,其含水率约为70~80%。

2、一般活性污泥的培养,有自培菌和接种培菌两种方法。自培菌是直接进水并曝气,在好氧池中形成活性污泥的过程。接种培菌是通过接种其他公司的污泥,投放到好氧池,通过曝气后形成适应本公司污废水的活性污泥。

3、活性污泥培养初期,每天闷曝22h,静置2h,排放4L废水,再加入4L自配水。7天后,污泥颜色呈黑色,沉降性能良好,出水混浊,测量MLSS、SV的值,反应过程中pH值、COD、NH3-N浓度没有较大的变化,说明培养出的细菌量较少。

4、连续培菌。先将曝气池进满废水,然后停止进水,闷曝半天至一天后可连续进水。连续曝气,进水量从小到大逐渐增加,连续运行一段时间(与间歇法差不多),就会有活性污泥出现并逐渐增多。曝气池污泥量达到工艺所需的浓度时,按工艺要求进行控制。

5、向好氧池注入清水(同时引入生活污水)至一定水位,并注意水温。 按风机操作规程启动风机,鼓风。 向好氧池投加经过滤的浓粪便水(当粪便水不充足时,可用化粪池和排水沟内的污泥补充。),使得污泥浓度不小于1000mg/L,BOD达到一定数值。 有条件时可投加活性污泥的菌种,加快培养速度。

5种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

1、一般污水处理包括五种典型的工艺,具体如下:(1)间歇活性污泥法(SBR)间歇活性污泥法也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它由个或多个SBR池组成,运行时,废水分批进入池中,依次经历5个独立阶段,即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和闲置。

2、氧化沟法 - 氧化沟的独特魅力氧化沟,作为活性污泥法的创新,以其封闭沟渠式设计,展现出独特的水力流态。它不设初沉池,有机物去除彻底,且污泥稳定,操作灵活。通过溶解氧梯度设计,氧化沟实现了N和P的有效去除,为环保增添了一份稳健与高效。

3、间歇活性污泥法(SBR)比连续流法反应速度快,处理效率高,耐负荷冲击的能力强;由于底物浓度高,浓度梯度也大,交替出现缺氧、好氧状态,能抑制专性好氧菌的过量繁殖,有利于生物脱氮除磷,又由于泥龄较短,丝状菌不可能成为优势。

怎样判断污水处理中活性污泥的性能?

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包括: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污泥沉降比(SV),污泥指数[污泥体积指数(SVI),污泥密度指数(SDI)。

污泥沉降性能与絮粒直径大小有关,直径大沉降性好,反之亦然。污泥沉降性还与污泥中丝状菌数量有关,数量多沉降性差,数量少沉降性好。SVI是SV和MLSS的比值,一般介于70~100为宜,SVI值过低,说明泥粒细小,无机质含量高,缺乏活性;过高,说明污泥的沉降性能不好,有产生污泥膨胀的可能。

最常用的方法是SV(污泥沉降比):又称30分钟沉降率,指混合液在100ml量筒内静置30分钟后所形成的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溶液容积的百分比。城市污水取15-30%,工业污水由于特性不一,其SV不同。另外常用的就是SVI(污泥指数):指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分钟静沉后,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以ml计。